我們常用的中成藥,比如參苓健脾胃顆粒是如何演化而來的?止咳丸是哪位名醫創制的?舒肝散,云南名醫又作了哪些優化?所有這些,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簡稱昆中藥)編寫的《老號話非遺:國家非遺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的傳承》(楊祝慶主編,2019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會為你解開謎團。
2014年11月,“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云南省首次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中藥文化,對全省中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具有示范意義。
為讓更多人了解這項寶貴的文化,昆中藥經過七年的收集整理,訪問老藥工,收集老照片,深挖檔案資料,整理成《老號話非遺》一書。
昆中藥繼承了昆明地區中醫藥的精華。歷史上大多數中成藥,在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時都并入昆中藥生產。昆中藥最早的起源店可追溯到明初跟隨沐英入滇的軍醫朱雙美。從那時起,直到現在,相傳不輟,昆明地區的中成藥工藝傳承了630多年。一代代制藥人,用精湛的技藝,守護者人們的健康。
《老號話非遺》收錄了8名獲得各級人民政府命名的“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代表性傳承人的制藥技藝和經歷。將制藥工藝技術的傳承,詳細收錄,展現了歷代藥工的傳承譜系。目前昆中藥1000余名員工中,師徒結隊已達256人。
該書以圖文穿插的形式,生動再現了中醫藥現代化企業奮勇向前的場面。目前新冠肺炎阻擊戰已經取得決定性勝利。書中為我們回顧了明清云南“瘴癘之氣”、1918-1919年大流感、2003年“非典”等疫情的中醫藥防控,是一部極具價值的教科書。
國醫大師、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張震對此書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本書是云南省第一部中醫藥非遺研究的專著,不僅對繼續做好“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傳承具有指導作用,而且對中醫藥文化建設也具有普遍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目前,《老號話非遺》已在各地新華書店上柜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