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中藥)編著的《老號話非遺:國家非遺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的傳承》一書,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該書是云南省第一部中醫藥非遺研究的專著。
昆明的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原是一片空白。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是在公私合營時期,由昆明82家老藥鋪的制藥部分合并組建而成。因此,該廠既是昆明中藥業的縮影,也是云南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縮影。
2013年11月,“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入選云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1月,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這既是第一個入選云南省級非遺名錄的中醫藥遺產,也是第一個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云南中醫藥遺產。2015年11月12日,在云南省政協禮堂,省政協主席羅正富等領導為昆中藥頒發了國家級非遺匾牌。這次頒匾,是云南歷史上第一次為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召開會議并頒匾?!袄ブ兴巶鹘y中藥制劑”入列國家級和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從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層面,肯定、尊重、彰顯了歷代昆明中醫藥工作者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激發了保護單位昆明中藥廠有限公司員工的傳承熱情,提振了文化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認同和自豪感、榮譽感,鼓舞了中醫藥界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增強了發展中藥產業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從2013年11月入選云南省級非遺名錄起,保護單位即著手編寫非遺專題材料,“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文化涉及眾多學科和專業,參加這項文化調查的有生產操作員、制劑工藝員、檔案員和文化宣傳員,他們承擔了搜集、記錄、建檔和保護工作。一些藥工、藥師和老藥鋪后代積極支持這項工作,他們不但毫無保留地口述制劑傳承譜系、制作技術、配制方法,還高風亮節地捐贈中醫藥檔案和相關文獻、老藥具老匾額等實物資料,襄助盛舉。
六年磨一劍,經及時搶救和征集檔案文獻和口述史料,認真編寫、充實、完善各章內容,六載寒暑的挖掘和整理,凝聚了鐘祥剛、楊承權、金凌、汪紹全、劉艷、閆立榮、張震、熊輔信、張超等云南中醫藥企業領導、專家學者的關心指導與大力支持,傾注了主編楊祝慶及編委陳宗鳳、王云鵬、劉家恒等辛勤耕耘與心血結晶的專著,最終得以殺青出版。
本書介紹了“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文化的基本情況,以點帶面著重闡述了昆明底蘊深厚、別具特色、具有當代價值的藥德藥道、藥品、藥藝、藥理、藥規、藥鋪和藥史等中藥文化。形式上本書采用大事記、人物傳、圖表、圖片等撰述型資料,敘述言必有征、資料均有出處。本書將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系統整理了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個方面,以呈現其悠久歷史和豐厚內涵。作為一項浩瀚廣博的文化,本書側重于在歷史和文化方面,以文化人類學、歷史學、社會學等角度,記錄其歷史變化過程,記載藥師藥工故事,展示中醫藥智慧,挖掘一些中醫藥歷史文化規律。全書涵蓋了本項目的文化涵義與范圍、歷史源流、生產技藝傳承、主要特征、當代價值與影響和保護情況。既可作為中醫藥文化和非遺傳承、保護、宣傳和教育的教學培訓材料,也可作為鄉土教材和大眾文化讀物。
本書是中藥檔案文獻開發的成果,所用檔案、文物和照片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是研究醫藥史、文化史、地方史、科技史的稀有材料。本書所述對象不僅僅為一廠,而且還涉及其建廠前數百年昆明中醫藥乃至云南中醫藥史事,因此是了解昆明中醫藥和云南中醫藥歷史文化的窗口。云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張震先生親自為該書作序并評價說:“該書是云南省第一部中醫藥非遺研究的專著,在中醫藥文化遺產研究和傳承上具有開創性,它為我省中醫藥非遺保護開辟了一條新路,對全省具有示范作用和引領意義。不僅對繼續做好‘昆中藥傳統中藥制劑’傳承具有指導作用,而且對中醫藥文化建設也具有普遍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span>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绷暯娇倳浾f:“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011年,我國制定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把傳統醫藥列入保護范圍;2016年12月26日,我國頒布《中醫藥法》,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從而使中醫藥保護和傳承有了法律保障,中醫藥的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在中醫藥抗擊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揮了巨大顯著作用的當下,中國傳統中醫藥的重大價值再次得到實踐驗證,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和價值的復興已引起舉國上下的高度重視。該書的出版發行,正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古老的中醫藥文化,光風霽月重抖擻,古鏡重磨期月明,他的文化內核中,深植著中華文明吐故納新、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基因?。ㄗ髡邽椤对颇险f報》記者)